支部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支部风采 -> 正文

读《周恩来传》有感

阅读次数:     日期:2011-01-20

  读《周恩来传》有感

  研究生支部 齐强强

  读书的兴趣决定读书的种类,伟人传记是我读书的首选。我近日认真阅读了讲述我国历史上卓越领导之一——周恩来总理传奇一生的书——《周恩来传》(1898-1976)。

  成长的环境对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影响很大。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安徽淮安县的一个普通的没落官吏阶级家族中,他出生时一个旧世纪逐渐走向灭亡,爱新觉罗.溥仪统治中国的最后阶段,他的家庭长辈们都是有修养、遭受了艰难时世磨练的的绅士,不幸的是生父在他出生不久离开了人世。接下的是多次收养,周恩来还随同祖父在东北铁岭求学并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学习,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出色。尤其是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期间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深受人民的爱戴。相对而言,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初见端倪的八十年代中后期西海固农民家庭,乘上二十一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机遇的早班车,西海固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埋怨自己的身世更没有理由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前一段时间的“李刚之子醉酒驾车撞人事件”透露出了官二代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学会的只是依靠父母,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还有反映现代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例子屡见不鲜,举一个我在宁夏师范学院学习的时亲眼看到的一个例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手里拿一个鸡蛋在餐厅早餐窗口处木讷,为什么呢,就因为不会剥鸡蛋壳而和师傅争吵,说是鸡蛋不合格还要投诉。有关这种事情的报道很多,放在我上大学之前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但这一幕摆在眼前时,还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这就是事实。“时代造就英雄”周恩来同志出生在百废待兴的旧中国,他勇敢地担起了“振兴中华”的担子。试问:我们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

  童年的周恩来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和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愁蹈海亦英雄”的立志求学诗而刻苦奋斗,并贯穿了他不断学习,不断探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在这儿我找到了答案:学习要有理想,学习要有方法。周恩来说过:读书不能满足于学校,要投身社会,向群众学习,向工人学习;他说:“一物不知,学者之耻。同学其博学乎?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同学其审问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差以毫厘,谬之千里。同学其慎思而明辨乎?学矣,问矣,思辨矣,而犹或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躐等以求进,自是而非人焉.。”博学善思的青年周恩来不仅对社会科学书籍感兴趣,而且对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书籍也非常喜欢。他读书,不满足于国内,而放放眼世界,投身巴黎公社,洋为我用。“学矣,问矣,思辨矣” ——边学习边思考是学习最一般也是最重要方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学问就是边学边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把自己的知识无私的和其他人分享,以求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平时做实验是不能凭空想象的,虚心请教师兄师姐,我们的师兄师姐也不吝赐教,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学习的方法和相互进步的学习氛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对我自身来说,学习不光是读书本知识,因为那些全是理论知识,因此还要自己动手实践。像我们搞化学的,做好实验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实践,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做实验的理论根据,对待做实验的态度就决定你做实验的成功与否。抱着敷衍的态度做实验,很少得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带着兴趣的研究偶尔也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化学家诺贝尔就是一个例子。

  学校不光是学生学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学生时代是锻炼个人意志的重要机遇期。想想周恩来早年先后留学日本、英国、法国等先进的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他在国外没有真正学到多少有关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的知识,也很少有机会正式注册国外大学学籍,却自学了好多关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尤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所有这些都益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京都大学经济学教授何上肇博士和他创办的半月刊——《社会问题研究》,令人惊奇的是他从来没见过这位学者。这对年轻时的周恩来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很重要。初步认识了社会主义的周恩来确信:只有对中国人的头脑进行意识形态的改造,才能使中国发生必要的变化,一个实行“铁血政策”的强人在一个没有普通人民进行的革命是不可能使中国加以改变的。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才能救中国。而工人阶级是“最可靠的主力”。后来他还说:“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上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不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来,就危险了,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图书馆,专心致志,如饥似渴;在路途中,分秒必争,不知疲倦的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工作达25年之久,不辞辛苦,日理万机;放眼当前,我们成长环境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经济腾飞的时代。少数无知的学生养成了厌学、无辜旷课,自由懒散,自私,冷酷的一系列坏习惯,尤其怕吃苦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时间是挤出来的,“没时间学习”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借口。

  志存当高远,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恒久的精神动力。周恩来一生奔波辛劳,泽及万方,同声共赞的工作热情及神情风采、雄伟韬略。只有付出劳动而得到的结果那才是甜的。他夜以继日的工作,深受人民爱戴,是对他工作的最高评价。周恩来生前收养过好多孤儿就没有一个是亲生的,直到他去世时他和邓颖超两人的总共储蓄不到五千元。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和联合国降半旗致哀。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我们。这才是我们发奋学习的源动力。

  以上是我在拜读力平著作《周恩来传》时的一点收获和大家共享,希望大家利用空闲时间多看看文学书籍,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净化心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