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吾心信其可行则终有成功之日

阅读次数:     日期:2019-05-27

吾心信其可行则终有成功之日

——记第三届“宁夏最美科技人”马玉龙教授

 

寄语:党恩不忘,初心不负。多年来,我始终扎根服务于生产第一线,深耕化工和环保研究领域,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相结合,推动宁夏特色资源高效转化与绿色化工全面发展,为绿色宁夏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物简介:男,回族,1965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437必赢会员中心/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享受国务院特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宁夏“313”人才,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多年来,该同志作为自治区专家服务团成员和企业科技特派员,积极扎根服务于生产第一线,为企业培训技术骨干超过1000人次。帮助企业筹建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产业链升级等方面的研发工作。①氨基酸分离纯化及清洁生产技术,为企业年新增产值6047万元,节水33m3、节电573kwh。②制药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实现了制药固废高值循环利用,年新增产值8124万元。③煤化工废水处理及水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性的利用藻菌共生体系并耦合CO2处理煤化工废水,处理后水可回用于园区企业及生态绿化。④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开发研究,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经催化转化获得低碳多元醇,开创了生物质高值转化的新领域,减少低碳醇对石化资源的依赖。

  每天晚上7点多,我校的学生们能在校园里碰到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马玉龙。这是他的惯例:简单地吃过晚饭就去实验室,那里有学生在等他。

  站上讲台31年,马玉龙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1988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的马玉龙来到当时的宁夏农学院(现属我校)任教,正式成为一名老师。“课堂上要吸引学生,课外就要下足功夫。”马玉龙说。为了对得起家长的信任,对得起学生宝贵的时间,课外他用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备课,课堂上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实验做的行云流水。很快,化学系马老师成为学校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老师之一。 

  几年讲台站下来,马玉龙有了“知识恐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1995年,马玉龙考取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01年秋天,他再次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博士后出站的马玉龙回到了我校。

  “回来继续做老师,继续站讲台。”马玉龙笑着说。无论是带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马玉龙都兢兢业业。他尤其是注重本科生的培养,认为大学的根在于本科教育,目的就是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一直以来,马玉龙每年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哪怕是在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担任院长的两年间,也在化工学院代课。对于自己的研究生,马玉龙则有些严苛:“读我的研究生不要想着有暑假,有空就要去实验室做试验!”学生们称他为严师,可严师也有严师的可爱。“我们实验室的空调是马老师自己掏钱安装的,他觉得夏天我们在那里面做试验太热了,但他的办公室却没空调。”他的学生说。

  教学之外,马玉龙把包括寒暑假在内的所有时间都放在了科研上。

2006年暑假,刚刚回校的马玉龙以宁夏科技特派员的身份积极服务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每天坐着从银川南门开往永宁的公交车一趟就得1个多小时,到了企业再扎根到车间,与工人打成一片。整整两个月,马玉龙黑了一圈也瘦了一圈,收获却巨大:了解了大生产的全过程,更为企业解决了生产难题,为企业年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 

  那一次,马玉龙赢得企业的称赞:“一位博士能这样放下架子来帮助我们企业,不简单!”

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宁夏高校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也离不开马玉龙的付出。为了申请这个实验室,熬夜写材料,成了他和申报组成员的家常便饭。这期间,大家还要去外地请专家论证,请院士评估……20171月,这个举全区之力申报的实验室最终获批。

  奋斗结出的硕果总是格外甜美。2009年起,马玉龙的科研成果开始有了井喷式增长。氨基酸分离纯化及清洁生产技术、制药固废处理与高值化利用、煤化工废水处理及水循环利用等等。他主导开展的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研发工作,在领域内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最让马玉龙难忘的,还是2012年,他本来利用制药固废制备酶制剂,却在试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得到了价值更高的酵母浸膏。“这是做科研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在无意中发现一片新天地。”马玉龙笑着说。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马玉龙笃信,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对自己指导的5名博士生、60余名硕士生,马玉龙从来都是鼓励他们,在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去想、大胆去试、大胆去创新。有学生做实验失败,哭起了鼻子,马玉龙告诉她,做科研就要学会承受失败,要学会板凳甘坐十年冷。每一次的失败,就是为下一次的成功躲开了一条错路。“只有学生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我们的未来才会越来越有希望。”

  正是因为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勇气和毅力,让马玉龙收获满满:他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享受国务院特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宁夏“313”人才,国家级学生创新成果奖优秀指导教师,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28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其中SCI/EI收录57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国家专利6项,完成成果鉴定/验收7项,5项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Baidu
sogou